JN江南2025年10月18日,由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化妝品專委會主辦,花王(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科盟皮膚健康服務科技創新促進中心(SIA科盟)、優麥科技、重慶智合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迪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二屆皮膚神經酰胺專題研究組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圍繞神經酰胺在化妝品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應用前景,通過精心設計的議程和高質量的研討,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知識、激發靈感、建立合作的專業平臺,旨在推動神經酰胺在皮膚健康領域的創新發展,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深度融合,加速中國皮膚神經酰胺研究的產業化進程。

凝聚共識:共繪神經酰胺發展新藍圖
論壇在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青年研究員馬彥云博士主持下拉開帷幕,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劉瑋教授、上海皮膚病醫院皮膚與化妝品研究室談益妹主任、日本神經酰胺研究會石川 準子會長、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夷征宇會長分別進行開幕致辭,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神經酰胺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馬彥云博士主持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 劉瑋教授率先發表致辭,他表示對神經酰胺主題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并回顧了自身參與神經酰胺研究的歷程。他提到,曾兩次赴日參加神經酰胺專題會議,包括第十七屆日本神經酰胺研究會,盡管語言不通,但仍通過現場交流與觀察,深刻感受到日本學界對神經酰胺從基礎到臨床的深入探討氛圍。在夷征宇會長的帶領下,中國代表團在東京會議上也系統介紹了國內神經酰胺的研究進展,推動了中日在該領域的互動與合作。
同時他指出,神經酰胺作為皮膚重要的生理成分和屏障結構核心,已成為化妝品原料研發的重點。盡管國內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在上海醫藥行業協會的推動下,已成立神經酰胺專題研究組,聚焦該成分的研究與交流,致力于推動科研進展與產業轉化。劉瑋教授呼吁國內學術界與企業界加強協同,集中資源推動神經酰胺在中國的研究深化與技術創新。

劉瑋教授致辭
上海皮膚病醫院皮膚與化妝品研究室 談益妹主任在致辭中指出,隨著消費者對護膚品功效性要求的提升,神經酰胺作為皮膚屏障的核心成分,其研究價值日益凸顯。她表示,在當前行業形勢與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應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各界的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構建契合中國人皮膚特性的研究體系,助力行業標準化發展。她同時展望,中日雙方將在神經酰胺領域繼續深化合作與交流,實現共贏共進。

談益妹主任致辭
日本神經酰胺研究會 石川 準子會長首先表達了對論壇的召開的期待,并回顧了中日兩國在神經酰胺研究領域的合作歷程,并表示將繼續支持雙方在基礎研究、臨床驗證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共同推動亞洲人群皮膚健康研究的發展。

石川 準子會長致辭
上海醫藥行業協會 夷征宇會長從行業協會的角度指出,神經酰胺專題研究組的成立為行業發展搭建了重要的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了產學研醫的深度融合。然而,當前神經酰胺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亟需皮膚科學與醫學的多維融合與協同創新。她呼吁各方攜手合作,積極運用新技術、把握新機遇,推動科研成果的臨床與產業轉化,為中國化妝品行業和皮膚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夷征宇會長致辭
前沿洞察:揭示神經酰胺新機制與新應用
在學術家交流環節,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圍繞神經酰胺的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與產業化進展進行了深入分享,呈現了一場思想碰撞的學術盛宴。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青年研究員 馬彥云博士以《運動敏感皮膚中神經酰胺的動態變化研究》為題,該研究探討了特殊生理狀態下皮膚屏障功能的變化規律。通過長期追蹤觀察,動態分析了包括皮膚脂質在內的多項皮膚生理指標,揭示了運動強度與皮膚神經酰胺含量之間的內在關聯。研究揭示了皮膚屏障功能與神經酰胺水平在運動敏感性皮膚的發生與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也為運動敏感性皮膚人群的皮膚護理提供了專業建議。

馬彥云博士現場分享
特邀嘉賓日本神經酰胺學會 木原 章雄會長以《Diverse ceramides and their roles in skin barrier formation》為題展開分享,報告中系統介紹了團隊在神經酰胺分子多樣性研究方面的突破。通過先進的質譜分析技術,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人體皮膚中千余種神經酰胺分子的結構特征,為理解皮膚屏障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多種皮膚屏障受損相關疾病的精準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木原 章雄會長現場分享
花王(日本)研究所專家 城市 大勢分享了《敏感性皮膚角質層中神經酰胺的分析-游離型神經酰胺與刺激敏感性的關系》這一創新研究成果,通過分子譜分析技術對敏感肌人群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敏感肌人群的神經酰胺組成特征與皮膚屏障功能存在顯著相關性,這一發現為針對性護膚產品的開發提供了科學指導。

城市 大勢現場分享
花王(日本)研究所專家 川本 明音在《敏感性皮膚的角質層神經酰胺-結合型神經酰胺和刺激敏感性》報告中,從結合型神經酰胺角度闡釋了敏感肌的內在成因,揭示了其與游離型神經酰胺在屏障結構與神經感知中的協同作用機制。

川本 明音現場分享
復旦大學藥劑系 吳偉教授在《神經酰胺皮膚透留研究進展》報告中,系統介紹了皮膚"透/留"技術的應用挑戰及最新的研究進展,探討了促進神經酰胺透皮吸收的技術方法,為功效性產品的開發提供了重要參考。

吳偉教授現場分享
重慶智合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何剛總監分享了《產業化神經酰胺介紹及二氫鞘氨醇神經酰胺開發》,介紹了企業在神經酰胺原料研發與產業化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并重點展示了二氫鞘氨醇神經酰胺的應用進展與經驗。

何剛總監現場分享
深圳市迪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楊超文總經理帶來了《解碼仿生超長碳鏈神經酰胺EOP,開啟屏障修護2.0時代》的分享,重點介紹了仿生超長碳鏈神經酰胺EOP的創新突破。該技術通過精確模擬人體自身皮膚脂質結構,提出“全層抗衰”理念,在皮膚屏障修護方面展現出卓越的功效與應用潛力。

楊超文總經理現場分享
思維碰撞:共議產業規范發展路徑
圓桌論壇環節以"神經酰胺在皮膚健康產業中的規范化應用探討"為主題,由馬彥云博士主持,吳偉教授、劉彥青總監、何剛總監、楊超文總經理參與討論,就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熱烈討論。

圓桌論壇分享畫面
吳偉教授從學術研究角度指出,神經酰胺的研究仍處于不斷深化階段,未來應從基因調控及分子功能層面開展系統研究。由于神經酰胺分型眾多,各亞型在皮膚屏障與代謝中的具體功能尚未完全明確,亟需進一步探索。他強調,從應用角度來看,神經酰胺在外用添加后的作用機制仍需科學驗證,包括其滲透深度、滯留時間及與內源性神經酰胺含量的相互影響等關鍵問題。此外,還需關注其溶解性與穩定性帶來的技術挑戰。吳教授建議,未來可通過改進滲透技術與配方設計,提升神經酰胺在皮膚中的生物利用度與持久性,以實現更高效的屏障修復與功能增強。
劉彥青總監從產品開發和質量管理角度深入分析了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她指出,花王在神經酰胺領域已有四十余年研究積累。當前消費者主要關注其保濕與修護功效,但抗炎、抗衰等潛在價值仍待深入探索。她強調,應以完整的科學證據鏈支撐功效認知,從機制研究到臨床驗證形成閉環;在傳播上,通過專家解讀、媒體傳播與可視化展示等多維度科學傳播方式,讓消費者更直觀地感知神經酰胺的科學價值,并通過反饋促進產品與技術的持續創新。

行業代表現場分享
何剛總監從產業化角度補充了重要觀點和實踐經驗。他指出,神經酰胺雜質含量是影響產品批次穩定性與配方功效的關鍵指標,因此質量控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工藝與流程優化,提升發酵效率與產能,在保證高品質的前提下降本增效,并與業內企業共同推動國內神經酰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楊超文總經理從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角度分享了寶貴經驗和前瞻思考。他表示,企業應以科研為核心驅動力,持續突破神經酰胺在合成工藝、結構優化與功能應用方面的技術瓶頸,推動原料國產化與高端化發展。同時,應重視安全與有效性驗證,通過多維度研究確保產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可靠性。未來,產業應聚焦綠色制造與可持續發展,加強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借助智能化與生物合成技術實現高效、環保的升級,為神經酰胺的創新應用與臨床轉化提供堅實支撐。
展望未來:攜手共創行業新紀元
本屆論壇在熱烈的學術氛圍中圓滿落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神經酰胺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在標準共建、臨床驗證、技術共創、生態共融四個維度著力推進。
未來,皮膚神經酰胺專題研究組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通過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推動聯合研究、促進行業標準建設等多項舉措,持續推動神經酰胺在皮膚健康領域的科學化、精準化與產業化發展,為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之一切權力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咨詢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