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在北京某商場的美妝專柜前,消費者李小姐拿起一款面霜,沒有翻看瓶身密密麻麻的小字,而是用手機掃描了包裝上的一個二維碼。瞬間,產品的備案號、全成分表、甚至第三方功效驗證報告、視頻版使用教程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
這一幕,在一年后將成為常態。
2025年10月20日,為進一步優化化妝品(含牙膏)標簽管理工作,國家藥監局正式發布《關于開展化妝品電子標簽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宣布自2026年2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東、重慶等六省市率先開啟為期3年的化妝品電子標簽試點工作。海南離島免稅化妝品電子標簽試點工作可按照《通知》要求執行。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指出,化妝品標簽涵蓋了產品名稱、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多方面信息,消費者通過標簽的標注內容,能夠迅速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真實準確的標簽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基礎。
電子標簽,通俗地理解,即將化妝品標簽涵蓋的信息以“電子化”的形式呈現。但是,對于行業而言,這遠不止是“紙標簽”向“電子標簽”的形式轉變。它更像一根杠桿,正悄然撬動整個化妝品行業在成本結構、品牌競爭、監管模式與消費者信任體系上的一場深刻變革。
此次試點范圍的選擇,精準覆蓋了中國化妝品產業的“主動脈”。上海、廣東、浙江是外資品牌與國貨龍頭的重要聚集地與生產基地;山東是原料大省;北京、重慶是核心消費市場;海南則是免稅消費的前沿陣地。這一布局清晰地表明,監管層希望從產業的“心臟”地帶推動改革,以點帶面,形成可復制的經驗。
為確保試點順利推進,國家藥監局同步發布了《化妝品電子標簽試點工作要求》《化妝品電子標簽數據集》及《化妝品電子標簽二維碼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技術文件。這從制度層面確保了信息的標準化與二維碼的安全性,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鋪平了道路。

根據《規范》,電子標簽需通過二維碼形式提供,其生成和展示需遵循統一標準。關于電子標簽系統建設,《工作要求》給出多種選擇:可由試點企業自行建設、第三方技術機構建設或者由省級藥品監管部門組織建設,具體方式由省級藥品監管部門自行確定。
采用電子標簽后,允許實物標簽精簡,但產品銷售包裝上仍需使用規范漢字標注產品中文名稱、注冊人/備案人名稱、凈含量、使用期限等最關鍵信息,確保基礎信息的直觀可視。
“我們非常期待參與化妝品電子標簽試點工作。”
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藥事部部長葛飛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試點工作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還順應了化妝品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短期來看,這是一筆不小的新增成本。電子標簽的生成需要升級IT系統來管理龐大的電子標簽數據庫,改造生產線以適配二維碼噴碼或貼標,可能還要重新設計包裝。但是從長遠看,電子標簽帶來的“降本”效應更為誘人。
2024年9月,海南已經提前試點實施過離島免稅化妝品電子標簽。“在海南,我們有195個批件的免稅產品使用了電子標簽。因為紙質標簽字數變少、尺寸減小,僅半年公司就節省了約60萬元的成本,標簽制作和粘貼用時減少30%。”歐萊雅上海法規部總監蔡寧曾在采訪中表示。這樣一來,化妝品標簽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再者,過去因為標簽法規更新,一行文字的字體、字號、成分排序有細微偏差,整個批次的包裝盒就可能全部作廢,損失動輒百萬。未來,信息更新只需在后臺一鍵完成。這意味著,新品上市周期將大幅縮短,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法規調整的靈活性將得到質的提升。對于善于快速迭代的新銳品牌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對于監管而言,相較于靜態的紙質標簽,動態的電子標簽更便于產品信息收集和合規檢查,監管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這場變革也并非一片坦途。
首先,“數字鴻溝”如何跨越?盡管政策提及“適老化需求”,但具體落地措施尚不明確,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消費者難以獲取產品信息,其權益保障成為企業與監管方共同的課題。
其次,數據安全與隱私風險不容忽視,二維碼可能被濫用為數據收集工具,同時電子標簽系統需防范黑客攻擊、確保信息不被篡改,這對技術服務商提出更高安全要求。
最后,對企業而言,維護一個實時、準確的電子標簽數據庫,意味著新增的持續性合規成本。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內部管理流程的再造。
盡管挑戰并存,但電子標簽所開啟的想象空間更為廣闊。
它未來很可能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載體,而是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新流量入口。掃描二維碼,消費者或許可以觀看產品的制作工藝短片、進入品牌的虛擬直播間、甚至領取專屬優惠券,實現從“認知”到“購買”的無縫銜接。
“相較于傳統實物標簽,電子標簽在信息承載量和視覺呈現上更具優勢,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資生堂中國藥事部部長葛飛指出。
更進一步地想象,當電子標簽與AI技術結合,用戶輸入自己的膚質數據,AI便能通過分析海量產品的電子標簽信息,為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產品匹配方案。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2026年2月的臨近,一場圍繞這張小小電子標簽的行業備戰賽,已經悄然打響。